市集統合暨社交平台

市集統合暨社交平台

整合資訊與社群連結
快速篩選並探索心儀的市集活動

整合資訊與社群連結
快速篩選並探索心儀的市集活動

專案時程

專案時程

2024/1-3

2024/1-3

專案角色

專案角色

產品設計

產品設計

團隊人數

團隊人數

團隊人數

個人專案

個人專案

個人專案

負責項目

負責項目

問卷調查、競品分析、UI設計

問卷調查、競品分析、UI設計

◈ 專案背景|市集資訊零散,難以整合探索

台灣人喜歡逛市集,市集種類多元且豐富有趣,逛過市集的人就能了解,市集有種獨有的生命力與創作能量,不論是何種面向的市集他們都給人帶有親切與和善的特質,也不像商店一進門就有種好像必須要進行消費的壓力,在市集能夠輕鬆愜意的邊逛邊聊天,因此常是朋友、情侶和家人共同出遊的好去處。

但要找到市集資訊並不容易,通常如果當你想逛市集時往往會無從下手,現今的市集資訊通常都由市集主辦方發布資訊在其社群軟體上,所以要查找市集資訊能透過一個個查看已追蹤的主辦方的社群平台才能得知,且往往無法一眼了解市集主題和地點,因此我看見了一些機會來幫助這些人更輕鬆有效的找到合適的市集, 這就是 沒事找市 專案的開始。

台灣人喜歡逛市集,市集種類多元且豐富有趣,逛過市集的人就能了解,市集有種獨有的生命力與創作能量,不論是何種面向的市集他們都給人帶有親切與和善的特質,也不像商店一進門就有種好像必須要進行消費的壓力,在市集能夠輕鬆愜意的邊逛邊聊天,因此常是朋友、情侶和家人共同出遊的好去處。

但要找到市集資訊並不容易,通常如果當你想逛市集時往往會無從下手,現今的市集資訊通常都由市集主辦方發布資訊在其社群軟體上,所以要查找市集資訊能透過一個個查看已追蹤的主辦方的社群平台才能得知,且往往無法一眼了解市集主題和地點,因此我看見了一些機會來幫助這些人更輕鬆有效的找到合適的市集, 這就是 沒事找市 專案的開始。

市集資料難以搜索

台灣豐富的市集活動

◈ 問券調查|利用問券研究,調查目前人們搜集市集資訊的行為

在專案開始之前,我利用簡單的問卷調查進行了小型的使用者研究來了解一般人逛市集取向和偏好行為,也採訪了一些人去了解他們在尋找市集時的需求。 最後收到了 150 多人填寫問卷,並從問卷中發現的一些有趣的現象。

研究目標

了解目前大眾獲取市集資訊的方式

目前大眾市集參與的頻率與挖掘產品潛在機會

了解使用者記帳行為、動機與困擾,什麼原因會讓使用者停止記帳

📝

研究方式

線上問券調查
問卷發布時間:2週
填寫時長:約8分/人

📍

目標受訪人

・有市集經驗之民眾
・曾經參與過市集活動(消費/擺攤/舉辦)
・專注市集或特定出攤攤商

💬

問券架構

1 參加市集的頻率
2 哪些因素有可能讓你前往平常不太會去的市集
3 瀏覽市集活動最重視的項目
4 分享查找市集資訊經驗

整理 150 份問券調查結果後,我發現三個現象,並整理出一些使用者洞察
這些觀察也影響了產品架構的設計

整理 150 份問券調查結果後,我發現三個現象,並整理出一些使用這洞察,這些觀察也影響了產品架構的設計

91% 的民眾透過社群平台獲取市集資訊

70% 的民眾會因為朋友邀約前往沒興趣的市集

70% 的民眾

會因為朋友邀約前往沒興趣的市集

46% 的民眾每月去1-2次以上

使用者的真實痛點與需求是什麼?

整理問券結果後,我將看到的現象整合,並歸納出以下兩點問題:

01

市集資訊零散,很難在短時間篩選

市集資訊幾乎都發布在社群軟體上,若不是追蹤主辦方或是商家與創作者的話很難能得到第一手消息,且往往無法一眼了解市集主題和地點,希望可以一目了然的找到最重要的訊息,然後再決定是否要花時間來了解市集細節。

02

資訊平台不同,無法快速邀請朋友

資訊散佈在FB/IG等社群平台,無法透過平台看見有多少朋友對市集有興趣,邀請時也常常要跨平台轉貼增加觸及難度。

使用者的真實痛點與需求是什麼?

整理問券結果後,我將看到的現象整合,並歸納出以下兩點問題:

💡How might we?

該如何幫助人們快速搜尋和探索創意市集?

該如何幫助人們快速搜尋和探索創意市集?

◈ 設計切入點|針對研究洞察,思考切入方向

透過先前的問券調查,可以發現68%民眾都有查找市集的行為,且能看見『朋友邀約』此一因素能大幅影響民眾前往市集的意願,因此我透過這些洞察整理出以下三個可能的設計切入點,讓產品能夠更貼近民眾所需。

透過先前的問券調查,可以發現68%民眾都有查找市集的行為,且能看見『朋友邀約』此一因素能大幅影響民眾前往市集的意願,因此我透過這些洞察整理出以下三個可能的設計切入點,讓產品能夠更貼近民眾所需。

↪ 可能的設計切入點

資訊整合

透過建立一個活動平台,商家能夠在平台中建立市集活動,民眾能透過此平台快速瀏覽所有市集資訊

加入社群系統

透過社群連動邀請幫助使用者能呼朋引伴,可追蹤喜愛的攤商,並透過查看市集評價來決定參加與否

能夠規劃每月行程

遊戲化體驗

用戶能夠將心儀的市集資訊儲存,並加入行事曆中,建立提醒機制,便於安排行程

◈ 競品研究|參考資訊架構和找尋市場機會點

開始設計前我參考市面上的競品之優缺點和特點,想了解並統計各家功能元素的有無。通過比對去瞭解功能點上產品間的異同。這邊選擇了兩家競品做研究參考。

開始設計前我參考市面上的競品之優缺點和特點,想了解並統計各家功能元素的有無。通過比對去瞭解功能點上產品間的異同。這邊選擇了兩家競品做研究參考。

分析後發現,既有的產品都缺少了社群連動的功能,並且在資訊卡片上還有一些視覺層級可做調整優化的地方。

分析後發現,既有的產品都缺少了社群連動的功能,並且在資訊卡片上還有一些視覺層級可做調整優化的地方。

◈ 設計原則|製作情緒版與關鍵字,定義視覺風格與設計原則

在定義視覺風格時,我先以關鍵字出發找尋對應情緒的圖片,並由這些圖片定義出視覺上顏色與氛圍的感受。

01

歡快輕鬆

對於網頁的介面,必須設計出活潑與快樂的氛圍,像是陽光下野餐的感受,明亮清澈。

02

圓潤親切

在每個頁面都要隨時注意元件的圓角與視覺滑順,讓產品親切怡人。

03

便於查找

如頁面指引與操作流程需保持足夠的易讀性及閱讀空間,讓使用者能輕鬆的理解產品。

◈ 根據研究與目標,定義產品資訊架構

根據研究與產品目標,加入了行事曆與社群系統與市集評價系統,並同時梳理清楚什麼是合理的訊息架構,讓使用者可以在我們的產品中快速找到自己想去的頁面。

根據研究與產品目標,加入了行事曆與社群系統與市集評價系統,並同時梳理清楚什麼是合理的訊息架構,讓使用者可以在我們的產品中快速找到自己想去的頁面。

On Boarding |初步了解產品

在用戶最初進入前介紹產品特點,讓用戶有預期心理能在此產品中有何收穫

在用戶最初進入前介紹產品特點,讓用戶有預期心理能在此產品中有何收穫

核心頁面

依據問券調查結果,民眾對於距離與朋友參加與否會影響前往市集的意願,因此將『離你最近』『最受朋友歡迎』以Tab形式讓用戶做切換

依據問券調查結果,民眾對於距離與朋友參加與否會影響前往市集的意願,因此將『離你最近』『最受朋友歡迎』以Tab形式讓用戶做切換

🔸

行事曆|紀錄收藏的市集活動

🔸

通知|交友邀請、評論通知、市集提醒、系統消息….等

🔸

個人中心|個人設定、我舉辦的活動、曾留下的評論、我的行事曆

留下參與心得,建立評論

活動結束後能建立評分與心得評論,因此能夠觀看主辦方先前辦過活動評論,讓用戶有更多線索推敲市集品質

活動結束後能建立評分與心得評論,因此能夠觀看主辦方先前辦過活動評論,讓用戶有更多線索推敲市集品質

市集的查找與探索

建立搜尋系統,能夠針對特定主題與地區等要素做篩選,快速找到心儀的市集

建立搜尋系統,能夠針對特定主題與地區等要素做篩選,快速找到心儀的市集

◈ 學習與反思

前期研究的重要性

透過研究可以理解使用者的真正需求,並且看見許多機會點,許多設計上的選擇、決策都應該從使用者為中心出發,才能得到最適合產品的方向和答案。

透過研究可以理解使用者的真正需求,並且看見許多機會點,許多設計上的選擇、決策都應該從使用者為中心出發,才能得到最適合產品的方向和答案。

使用的字型為付費字體,若真實開發可能遭遇許多問題

在製作專案時,為了切合產品形象與建立風格使用了付費字體『金萱那提』,但後來發現其實非開源字型在版權上是否能夠商用、開發環境支援與否等等,其實會面臨許多問題和困境,未來若有機會開發或修正設計時,思考到執行可行性可能會找尋開源的字型去替換,以開發上可行性為優先。

在製作專案時,為了切合產品形象與建立風格使用了付費字體『金萱那提』,但後來發現其實非開源字型在版權上是否能夠商用、開發環境支援與否等等,其實會面臨許多問題和困境,未來若有機會開發或修正設計時,思考到執行可行性可能會找尋開源的字型去替換,以開發上可行性為優先。

再看看其他專案 🙌🏽